“内伤脾胃文爱 社区,百病由生”出自《脾胃论》。
在中医上,脾胃被视为后天之本,气血生化之源。“脾胃不好则身废一半”,此言不虚,况且脾胃病证型复杂,常虚实互见,寒热相兼,施治时务求把捏主证,辨证求因,审因施治。
字据临床辨证,缅想出“十大症型”的常用治法,用对了,各式胃病一扫而光!
一、疏肝理气法:
适用于肝郁气滞、横逆犯胃的肝胃不和。
临床进展:胃部痛胀,连着胁肋也疼,胸闷打嗝,一世气就会加剧,舌苔薄白,脉弦。
可用四逆散、金铃子散加味:柴胡,白芍,枳实(或枳壳),苏梗,木香,砂仁,川楝子,延胡索,甘草。
拓展区:泛酸嘈杂,加煅瓦楞子;恶心吐逆,加半夏。
二、理气和胃法:
极乐净土 裸舞适用于中焦气滞,胃构怨降。
临床进展:胃部又胀又痛,大约有东西堵着,爱打嗝,放个屁才雅瞻念,苔白腻,脉滑或细缓。
可用香砂二陈汤加味:木香、砂仁、白蔻仁、陈皮、半夏、茯苓、藿梗、苏梗、甘草。
拓展区:泛酸、嘈杂,加煅瓦楞子,煅蛤壳;恶心吐逆,加生姜。
三、消食和中法:
适用于食停气滞,胃失降和。
临床进展:胃部又胀又痛,不行按揉,恶心吐逆,食欲差,打嗝的技术,会有一股酸腐的气息从胃里返上来,或腹痛欲泻,泻后痛减,苔腻,脉滑。
可用保和丸加减:陈皮,半夏,茯苓,藿香,佩兰,厚朴,白蔻仁,神曲,山楂,莱菔子,白芍。积蕴化热,加黄芩;大便滞下,加槟榔。
文爱 社区
四、温散寒法:
适用于寒凝气滞,胃失降和。
临床进展:一受凉则胃痛,喜温熨,热饮觉舒,肢冷形寒,泛吐清涎,肠鸣腹胀,苔薄白,脉千里迟。
可用良附丸加味:良姜,香附,吴萸,甘松,桂枝,白芍,甘草,神曲,煅瓦楞子。
五、清化干冷法:
适用于干冷阻中,脾胃不和。
临床进展:脘腹胀痛,便溏不爽,口苦,纳差,嘈杂吐酸,肠鸣矢气,苔黄腻,脉滑数。
可用香砂平胃丸合香连丸加味:木香,砂仁,苍术,陈皮,厚朴,黄连,蒲公英,甘草。
拓展区:恶心吐逆,加半夏、竹茹;嘈杂吐酸,加煅瓦楞子。
六、疏肝清胃滋胃合用法:
适用于肝郁化热,热邪犯胃之肝胃不和;或郁火劫阴,胃失滋濡之肝胃不和。
临床进展:胃脘灼热痛苦,胸膈痞闷,心烦易怒,嗳气,嘈杂,泛酸,口干,口苦,或口渴欲饮,大便燥结,苔黄或黄腻,舌质红少津。
可用四逆散、金铃子散合左金丸加味:柴胡,白芍,枳实,甘草,川楝子,延胡,吴萸,黄连,蒲公英,白芨,煅瓦楞子。
拓展区:恶心吐逆,加竹茹、半夏;热邪伤阴,加玉竹、石斛。偏于阴虚者,亦可用一贯煎加味治之。
七、活血化瘀法:
适用于气滞血瘀,“久病入络”。
临床进展:胃脘痛重胀轻,痛如针刺,痛位不移,拒按,嘈杂,泛酸,或呕血,黑便,或脘痛彻背,或脘痛引胁,舌质暗紫或有瘀点、瘀斑。
用自拟消瘀汤(炒蒲黄,炒灵脂,川楝子,制延胡,炙刺猬皮,煅瓦楞子,白芨,九香虫,甘草,制乳没各,蒲公英),常获显效。
拓展区:急性出血,予清胃泻火止血,可用安胃止血粉(白芨、大黄等量研粉)。
八、温补建中法:
适用于脾胃虚寒,中阳颓靡。
临床进展:胃脘诡辩作痛,绸缪日久,喜温喜按,饿时痛增,得食痛减,泛吐清涎,畏寒肢冷,神困乏力,大便溏薄,舌质淡,脉细弱。
可用黄芪建中汤合理中汤加味:黄芪、党参、白术、桂枝、白芍、干姜、炙甘草、大枣。
拓展区:腹中漉漉有声;苔白滑者,加茯苓、半夏、陈皮;气不摄血而呕血、黑便伴气短、乏力、脉细弱者,重用黄芪、党参,去桂枝、干姜,加炮姜、白芨、乌贼骨。
九、健脾理气法:
适用于脾虚气滞,胃失降和。
临床进展:脘腹胀痛,嗳气,食少,便溏,舌质淡,脉细弱。
可用香砂六正人汤加味:党参、白术、茯苓、陈皮、半夏、木香、砂仁、苏梗、甘草。
拓展区:嘈杂、泛酸,加煅瓦楞子。纳差,加消导药。舌苔白厚腻,加藿香、佩兰。
十、养阴滋胃法:
适用于胃阴不及,胃失柔润。
临床进展:胃中灼热,诡辩作痛,口干舌燥,或渴欲饮水,或昆玉心热,头昏乏力,舌质红干,或舌苔中剥,脉细数。
可用自拟滋胃饮:北沙参,麦冬,石斛,制首乌,白芍,陈皮,蒲公英,白芨,甘草。
拓展区:打嗝,加苏梗;胃胀,加木香;嘈杂泛酸文爱 社区,加瓦楞子。